土撥鼠農園的李長整──從零起步,打造野生動物的樂園
從軍旅退役到農場落腳,李長整的有機農業之路走得踏實而堅定。九年前,他選擇來到高樹鄉加蚋埔有機農業專區展開人生的下半場。那時沒有農業背景、沒有技術經驗,也沒有專業知識,但他卻選擇了最具挑戰的方式,他說:「既然要從零開始,那就從有機做起,這樣比較不會有慣行思維的包袱。」
天牛教會我的事:失敗,是通往穩定的路
剛開始種檸檬,看起來一切順利,直到第四年,天牛入侵。他記得那一年心血全毀,150棵檸檬樹全部死亡;甜桔也沒能倖免,100棵也遭殃。從那次慘痛經驗後,他不再選擇容易遭蟲害的品項,改種有機鳳梨、百香果、香蕉與洛神等病蟲害較低的作物,穩健地重新出發。
「土撥鼠有機農園」沒有農藥,牠們知道
他的鳳梨田常年維持草生栽培,雜草與作物共存,連鳳梨田都得徒手拔草,兩隻手常常遍布小傷。他說:「兩個月就要去拔一次草,雖然辛苦,但也讓土地保有自然樣貌。」農園是許多野生動物的棲地,由於李長整不施農藥,因此這片土地成了野兔、白鼻心、雨傘節、臭青母、蜥蜴們的安全庇護所。他笑著說:「牠們知道我這邊不會噴藥,就都來了。」他參與草鴞生態服務給付計畫,在田區設置了棲架與自動相機,目前已記錄到三種不同的猛禽,成為田間的日常夥伴。
有機不只為自己,更是為身體和自然的選擇
「我種的鳳梨產量只有外面的四成,但比較香、比較耐放,也比較好吃。」對李長整而言,有機農法不只是經濟考量,而是身體健康的選擇,他認為慣行農法在噴藥時,農夫或多或少也會吸到。即便虧過錢、走過彎路,他也從未動搖過信念。
土撥鼠農園的果實,也釀進了學弟的果醋裡
因為產量不大,李長整並不主打大規模銷售,主要透過自己的Facebook社團與LINE群組直接銷售。但他也與學弟黃志龍(另一位草鴞標章農友)合作,將部分農產品交由對方加工釀製成果醋,延長保存期限,也讓這份友善土地的成果有更多被品嚐的機會。
土地的未來,要從理解開始
「我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有機耕作的過程,這樣他們才會真正去選擇這些產品。」李長整說。他深知,有機不只是標章或品牌,更是一種與土地和平相處的方式。未來,他希望這片農園不只種出好果實,也能種下人們對環境、對生態更多的理解與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