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志龍的多樣性果園—在果醋釀造中探索永續可能
退休,對許多人來說是一段全新的生活旅程,而對黃志龍而言,退休後才展開的農業旅程,始於偶然的機會,起初只是幫學長種植火龍果,沒想到在這片土地上,找到了自己想做的方向。在認識教他耕種的學長後,決心全心投入農業。正巧,那時有人釋出加蚋埔有機專區的農地,他便接手了這片土地,正式開啟自己的務農人生。黃志龍打造自己的農業品牌,品牌標誌選擇了「瓢蟲」,象徵有機農業與生物防治,因為瓢蟲是害蟲的天敵,代表著一種不依賴農藥,而是透過自然方式維持田間生態的理念。
北大武山下的多樣性果園,打造友善農業生態圈
他的農場「北大武山蟲鳴果園」位於屏東縣加蚋埔有機農業專區內,這裡的景色與其他單一作物農場截然不同。他不追求大量生產,而是選擇種植多樣性的作物,包括砂糖橘、香檬、日本甜桔、百香果、杭菊、萬壽菊與洛神,每種作物都種植一些,形成一個生態豐富的有機果園。他承租的農地中,目前僅耕種其中的三分之一,另外三分之二仍保留著,等待適合的時機與方式再開展栽培。
他的農場旁,就是當年引領他踏入農業的學長種植的有機鳳梨。因為這位學長,他對農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,並決心將農業作為自己的長期事業。如今,他不只是為了自己耕種,還希望能透過果醋加工的方式,幫助鄰近的有機與友善農友延長農產品的銷售時間,讓更多人願意參與友善土地的行動,讓這份永續的理念真正發揮影響力。
農業的艱難挑戰,依然堅持前行
農業的路並非一帆風順,黃志龍也面臨過許多挑戰。最嚴重的一次打擊,就是他才剛收成一年的甜桔,就遭遇天牛嚴重侵襲,導致 100 棵植株全數死亡。但他仍然沒有放棄,而是持續的多種作物栽培,尋找更適合的種植與生態管理方式,來減少這類災害的發生。
雖然病蟲害與天氣變化帶來許多困難,但他沒有放棄,在黃志龍的果園裡,昆蟲、鳥類自由活動,他希望農業可以與生態保育並存,並且讓環境與人類都能受惠。未來,希望透過更多的創新與努力,讓更多人認識他的果園。